寺庙中为什么会有铜钟
发布时间:2021-05-02 14:21:06点击量:
说到铜钟,大家的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寺院,除了佛像外铜钟已经成了寺院的一种标志,只要听到钟响,人们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寺院,其实铜钟还有很多的用处,其次就是铜钟在现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,那么寺院中为什么会有铜钟呢?是从何而来的呢?
铜钟发音宏亮而悠扬,自佛教传入中国开始,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--佛钟。《天工开物》里写道:“梵宫仙殿,必用以明谒者之诚,幽起鬼神之敬。”因此,名刹宝寺皆有钟。
当暮霭渐合,寺院庙堂钟声回荡,木鱼橐橐,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钵,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。钟和鼎一样,也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,“钟鸣鼎食”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。
铜钟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,寺院铜钟是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后才开始在我国盛行,寺庙铜钟是一个寺庙建筑中煮中药的组成部分,寺庙铜钟的类型多种多样,但是它实际上就分为两大类,即寺庙铜钟分为,梵钟和半钟两类,但是他们的造型大小会有着深大的差异。
寺庙铜钟的主要形式梵钟又称大钟、钓钟、撞钟、洪钟、鲸钟、蒲牢、华鲸、华钟、巨钟。多属青铜制品,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,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,称为八叶,撞座以下称草间,下缘称驹爪;以上则分池间、乳间二部分,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,又连结撞座,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,又名六道。此类钟多悬于钟楼,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