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郑和下西洋的祈福之钟—青铜钟

发布时间:2021-09-25 10:11:13点击量:

我们在历史的课本上都了解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。郑和下西洋呢是在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,郑和将近在三十年的时间里,曾经七次下西洋。在郑和第七次,即最后一次出海之前,曾铸有一口青铜钟,是为了本次远航祈福之用,通高83厘米,口径49厘米,厚2厘米,重77千克,此钟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。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、船只和海员最多、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,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,显现出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,也对当时的古代中国探索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

1-210925101233c6.jpg


这口钟呈褐绿色,覆釜形,葵口;钟钮为双龙柄,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,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,还铸有铭文、八卦、云雷等字纹;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,共五组,其中第二、四组各铸有“国泰民安”和“风调雨顺”铭文。铜钟下部的铭文为:“永远长生供养,祈保西洋往回平安,吉祥如意者,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,太监郑和,王景弘同官军人等,发心铸造铜钟一口。”此钟形体古朴,饰纹优美,铸工精良,王景弘将铜钟悬挂茫荡洋山雪山寺。


1-210925101303408.jpg


宣德六年,郑和第七次奉命远航“西洋”,三月抵达福建长乐等候冬季季风,五月沿闽江而上抵达南平镇,铸此铜钟布施长乐南山三清宝殿,祈求出海航行平安,因此,又称三清宝殿铜钟。年十一月离长乐出海远航。原来放在福建南平市茂地依朝村外约5里的三宝殿,殿毁后移入依朝村华光庙。关于铜钟的铸造地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,一种认为是郑和在福建长乐新建三清宝殿时所铸,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从长乐运到了南平;另一种意见认为是郑和曾经到过南平并在那里铸造了铜钟。


1-210925101334V6.jpg


这次航行,郑和船队从竹步西行,最远到达非洲南端,接近莫桑比克海峡。有记载称,郑和在这次航行的过程中去世。该铜钟铭文明确记录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历史,具有重要的意义,是纪念郑和下西洋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之一。青铜钟在南平物资局废品仓库中被发现,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国务院下文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,同年由南京博物馆复制二口,一在南平市博物馆,一在长乐郑和纪念馆。